鱼骨图分析法,也称为因果图或Ishikawa图,是一种结构化的问题分析方法,用于识别问题的根本原因。它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和其他领域,特别是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方面非常有效。
鱼骨图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人(人员)、机(设备)、料(材料)、法(方法)、环(环境)。

这些要素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更小的部分,以揭示问题背后的复杂性。鱼骨图的绘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确定问题:选择要分析的问题,将其写在鱼骨图的头部。
绘制主骨:从问题出发,画出鱼骨的主干,代表问题的核心。
添加大骨:在主骨的上方和下方画出大骨,与主骨呈60度角,代表主要原因。
添加中骨和小骨:在大骨的下方画出中骨,再在中骨下方画出小骨,代表更详细的原因。
填写关键信息:在各个骨上添加文字,描述问题的原因或解决方案。
整理和总结:将找到的关键原因和解决方法整理成文,以便于理解和实施。

一:人员因素(人)

•操作不规范:新员工未培训,封口温度设置错误;操作速度过快,未确认封口完整性 •责任心不足:发现异常未及时上报;漏检、跳检现象频发 •交接班信息不清晰:故障未记录,下一班继续使用问题设备

二:设备因素(机)

•真空封口机老化:加热条磨损,封口温度不均;真空泵效率下降,抽真空不彻底 •设备校准缺失:温控系统未定期校验,实际温度低于设定值;气压传感器失灵 •维护保养不及时:密封圈老化未更换;设备内部积尘影响运行

三:材料因素(料)

•薄膜质量不合格:厚度不均,局部易破;材质不耐高温,封口时起泡 •供应商变更:新供应商提供的膜层结构不同,热封性能差 •存储不当:包装膜受潮,影响热封效果;暴露在强光下导致材料老化

四:方法因素(法)

•封口参数设置不合理:温度200℃、时间2秒,但实际需220℃/2.5秒;不同批次产品未调整参数 •操作流程不完善:无“封口后抽检”环节;无异常处理SOP •工艺验证不足:新材料上线前未做小批量测试

五:环境因素(环)

•车间温湿度波动大:潮湿空气影响封口粘合;冬季静电强,膜易吸附灰尘 •车间清洁度差:封口处有油污、碎屑,影响密封 •通风不良:真空排出的湿气未及时排出,回流污染

六:检测手段(测)

•在线检测缺失:无自动漏气检测仪;依赖人工目视,漏检率高 •抽样频率低:每2小时抽检5包,无法覆盖波动 •检测标准模糊:“轻微漏气”是否判定为不合格不明确

🎯 经典案例:某食品厂“产品包装漏气”问题的鱼骨图分析

一、确定问题(鱼头)

问题描述:
近期客户投诉某款真空包装的即食鸡胸肉出现“包装漏气”,导致产品胀包、变质,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和品牌形象。

将问题写在鱼骨图的“鱼头”位置:

[ 包装漏气导致胀包变质 ]

二、绘制鱼骨主干与六大类原因(大骨)

使用经典的 6M 分类法(在5M1E基础上扩展):

  • 人(Man):操作人员
  • 机(Machine):设备
  • 料(Material):包装材料
  • 法(Method):工艺方法
  • 环(Environment):环境
  • 测(Measurement):检测手段(现代质量管理中常加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→ [ 包装漏气导致胀包变质 ]
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大骨(6M): 人   机   料   法   环   测

三、逐项展开中骨与小骨(详细原因分析)

1. 人(Man)——人员因素

  • 操作不规范
    • 新员工未培训,封口温度设置错误
    • 操作速度过快,未确认封口完整性
  • 责任心不足
    • 发现异常未及时上报
    • 漏检、跳检现象频发
  • 交接班信息不清晰
    • 故障未记录,下一班继续使用问题设备

2. 机(Machine)——设备因素

  • 真空封口机老化
    • 加热条磨损,封口温度不均
    • 真空泵效率下降,抽真空不彻底
  • 设备校准缺失
    • 温控系统未定期校验,实际温度低于设定值
    • 气压传感器失灵
  • 维护保养不及时
    • 密封圈老化未更换
    • 设备内部积尘影响运行

3. 料(Material)——包装材料

  • 薄膜质量不合格
    • 厚度不均,局部易破
    • 材质不耐高温,封口时起泡
  • 供应商变更
    • 新供应商提供的膜层结构不同,热封性能差
  • 存储不当
    • 包装膜受潮,影响热封效果
    • 暴露在强光下导致材料老化

4. 法(Method)——工艺方法

  • 封口参数设置不合理
    • 温度200℃、时间2秒,但实际需220℃/2.5秒
    • 不同批次产品未调整参数
  • 操作流程不完善
    • 无“封口后抽检”环节
    • 无异常处理SOP
  • 工艺验证不足
    • 新材料上线前未做小批量测试

5. 环(Environment)——环境因素

  • 车间温湿度波动大
    • 潮湿空气影响封口粘合
    • 冬季静电强,膜易吸附灰尘
  • 车间清洁度差
    • 封口处有油污、碎屑,影响密封
  • 通风不良
    • 真空排出的湿气未及时排出,回流污染

6. 测(Measurement)——检测手段

  • 在线检测缺失
    • 无自动漏气检测仪
    • 依赖人工目视,漏检率高
  • 抽样频率低
    • 每2小时抽检5包,无法覆盖波动
  • 检测标准模糊
    • “轻微漏气”是否判定为不合格不明确

四、鱼骨图可视化(文字版结构)

text编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包装漏气导致胀包变质 ]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↑
        ┌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┼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┬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┐
        │             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               │
      人(Man)       机(Machine)         料(Material)         法(Method)     环(Environment)   测(Measurement)
        │             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                      │                │                │
        ├─操作不规范    ├─加热条磨损           ├─薄膜厚度不均          ├─温度设置过低    ├─车间潮湿        ├─无自动检测仪
        ├─责任心不足    ├─真空泵效率低         ├─材质不耐高温          ├─无抽检流程      ├─有油污         ├─抽样频率低
        └─交接不清      └─密封圈老化           └─存储受潮              └─无SOP          └─静电强         └─标准模糊

五、整理与总结:根本原因识别

通过团队讨论与数据验证(如检查维修记录、抽检报告、员工培训档案),最终确认 3个根本原因

排名根本原因验证方式
1️⃣真空封口机加热条严重磨损,导致封口温度不均设备点检记录显示已超期未更换,红外测温仪检测封口温度波动达±30℃
2️⃣新供应商包装膜热封性能差,未做工艺验证实验室测试显示新膜起泡温度比旧膜低20℃
3️⃣无在线漏气检测,依赖人工抽检,漏检率高达15%质量追溯数据显示80%漏气包未被发现

六、制定解决方案(对应改进措施)

根本原因解决方案责任人完成时间
加热条磨损立即更换所有封口机加热条,建立每月点检制度设备主管3天内
新膜未验证暂停使用新供应商膜,恢复旧供应商;建立新材料上线验证流程采购+质量1周内
无自动检测采购3台真空漏气检测仪,实现100%在线检测质量部1个月内

七、效果验证

  • 改进后1周内:客户投诉量下降 90%
  • 30天内:包装漏气率从 5.2% 降至 0.3%
  • 成本增加:检测仪投入5万元,但避免召回损失约50万元

✅ 鱼骨图分析法实践要点总结

步骤关键动作
1. 明确问题问题要具体、可衡量,避免模糊表述
2. 组建团队跨部门参与(生产、质量、设备、工艺等)
3. 使用5M1E或6M系统化分类,避免遗漏
4. 持续追问“为什么”向下挖掘至可操作层级(建议3-5层)
5. 数据验证不能仅靠主观判断,要用数据确认根本原因
6. 制定对策措施要具体、可执行、可追踪
7. 持续改进形成标准化流程,防止问题复发

🎓 适用场景推荐

  • 质量问题分析(如不良品、客户投诉)
  • 生产效率低下
  • 项目延期
  • 服务投诉(如餐饮上菜慢)
  • 安全事故溯源

附:更多实践案例

鱼骨图(主骨):订单未能按时发货

案例1:订单延迟发货问题

  • 人员因素
    • 客服人员工作量大,订单确认及传递效率低。
    • 库管人员短缺,拣货出库速度慢。
    • 物流合作方调度不当,运输时间延误。
  • 物料/设备因素
    •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故障,无法及时获取准确库存信息。
    • 库存不足,热门商品缺货导致等待补货。
    • 包装材料供应短缺,影响打包出库速度。
  • 方法/程序因素
    • 订单处理流程复杂冗余,各环节之间协同效率低下。
    • 系统对接问题,订单信息传输延误或丢失。
    • 缺乏有效的应急计划,面对突发的大规模订单难以快速响应。
  • 环境因素
    • 节假日或促销期间订单量剧增,超出日常处理能力。
    • 不可抗力因素(如极端天气、交通中断等)影响物流配送。
  • 政策/制度因素
    • 供应商交货周期不稳定,影响平台自营商品的备货周期。
    • 仓库管理制度不健全,导致工作效率低下。

解决方案:梳理优化流程、增强人力配备、改进信息系统、强化供应链管理、建立灵活的应急响应机制并规范合作伙伴关系。

案例2:用户注册转化率低

鱼骨图(主骨):用户注册转化率低

  • 用户界面因素
    • 注册流程繁琐,步骤过多。
    • 用户界面设计不够友好,操作难度大。
    • 手机号码验证或邮箱验证过程失败率高。
  • 营销推广因素
    • 新用户优惠策略吸引力不足。
    • 广告投放精准度差,吸引非目标群体。
    • 注册引导信息不明确或缺失。
  • 信任与安全因素
    • 用户对个人信息保护存在顾虑。
    • 平台隐私条款不明晰,缺乏透明度。
    • 用户对新平台信任度低,口碑传播不佳。
  • 技术因素
    • 注册系统稳定性差,时常出现系统崩溃或卡顿。
    • 移动端适配问题,导致用户体验差。

解决方案:简化注册流程,优化UI设计,提升验证码系统的稳定性和易用性;调整优惠政策,精准投放广告,加强信息安全保障,提升平台公信力;排查并修复技术层面的漏洞,保证系统稳定运行。

案例3:搜索功能效果差

鱼骨图(主骨):电商平台搜索功能满意度低

  • 搜索算法因素
    • 关键词匹配算法精度不高,搜索结果相关性弱。
    • 排序规则不合理,不能有效展示用户最关心的商品。
  • 商品信息因素
    • 商品标签、描述不准确,影响搜索引擎抓取和匹配。
    • SKU信息更新滞后,导致新品或已下架商品出现在搜索结果中。
  • 用户体验因素
    • 搜索结果展示方式混乱,用户不易找到所需商品。
    • 缺少智能筛选和排序选项,个性化搜索功能欠缺。
  • 硬件/网络因素
    • 搜索响应速度慢,影响用户即时反馈。
    • 系统承载能力不足,高峰期搜索功能卡顿。

解决方案:升级搜索算法,优化关键词匹配和排序逻辑;规范商家上传商品信息,定期清理无效商品数据;改善搜索结果展示,增加智能筛选和个性化推荐功能;提升服务器性能,确保搜索功能在任何时段都能高效运行。